面对捷克荷兰队一共打了21场比赛输掉12场大赛淘汰赛不胜
商业足球再兴旺,你也不得不相信世界大赛的历史经验:面对捷克,荷兰队一共打了21场比赛,输掉12场,大赛淘汰赛不胜。而能赢下荷兰,捷克绝非浪得虚名,从开场的布置到第二个进球,他们在让老球迷们找回青春的感觉,也在让新球迷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先行者。17年后,整体足球回来了!
失落东欧足球找回最强音
在2008-09赛季欧冠决赛上演前,不会有人想到瓜迪奥拉和控球高压战术开启了一个新的战术时代。当时最时兴的是洛巴诺夫斯基,这个已经去世的老人曾经是和米歇尔斯、拉特克并列的世界级战术大师。洛巴诺夫斯基为整个足球世界贡献的战术被称为“体系足球”,在一个时间段里风靡东欧。
内德维德就是这种足球的一个典型代表。没看过他踢球的年轻球迷,可能会以为他的踢法是硬朗粗糙、简单直接,体能无限的防守型球员;但实际上,内德维德是脚法秀丽、思维简洁、擅长盘带和远射的前腰。而在那个年代,内德维德们正在被东欧整体足球批量生产着。
快速、高大、善于逼抢,这是东欧球员的基本功。战术上看,东欧足球最大的特点就是采取低位防守、前顶逼抢、就地反击的模式。球队会首先从本方半场开始逼抢,如果攻防转换中某个球员得球,瞬间三四名球员同时启动,万箭齐发,煞是好看。
然而这样的足球已经衰落太久了。在巴萨“梦三队”的巅峰期,瓜迪奥拉应付的最得心应手的就是这类球队,4比0斯图加特、7比1勒沃库森都是极佳的证据。过去十年里,低位逼抢被认为是让出主动权,而高大球员同时插上的战术也有很大风险,各队开始研究如何高位逼抢,打“对手反击的反击”。
2021年,东欧足球似乎终于有了改观。小组赛当中,被分到死亡之组的匈牙利在对阵德国、法国的比赛中多次制造机会,特别是面对法国的进球,把握住了瓦拉内身前的空当,不是善于对抗的球员,很难做到这点。克罗地亚在球员老化之后转型整体足球,结果小组赛最后一场打出了极其精彩的比赛。而本场比赛,捷克开启了东欧足球的最强音。
赢球公式:中路快攻
捷克足球的复苏,事实上背后有道理可寻。2004年闯进欧洲杯四强的捷克,并非全部由扬·科勒、内德维德、巴罗什和扬库这样的长人组成,刚过1米8的斯米切尔定位球精通还善于跑动,帮球队完成了空当的填补。本场比赛,在绍切克、霍莱什、巴拉克身边的谢夫奇克同样是身材矮小善于奔跑的球员,有了他,捷克全场12次射门、5次射正,远超荷兰的6次射门、0次射正。
更可怕的是,捷克队让荷兰从1980年有数据统计以来第一次大赛淘汰赛0射正,靠的是奔跑能力。安东宁·巴拉克、霍莱什和绍切克都能带球、远射,荷兰的防线迅速淹没在捷克的全能中场之下。看看本场比赛的球权转换次数就知道捷克给荷兰造成了多大的麻烦——在这一项上,捷克队是荷兰队的1.5倍。
整体足球的另一个特点,是球队的攻击点高度分散。为什么霍莱什这样一个后腰能够完成进球和助攻?这是因为当他断球时,球队的控制权就会立刻交到他手上,而这也是体系足球的主要思想:任何一名球员都能成为球场的主人,可以围绕他迅速展开当场决定。想起2004年的斯米切尔、罗西基、波博斯基和内德维德了吗?作为整体足球的精髓,如今的捷克队在中场中路这个位置上和17年前的前辈们配置极其相似。
捷克的胜利,也印证了最近几场比赛的一个新变化:赢球最佳方式不再是通过边路的反击,而是通过中路的快攻。在瓜迪奥拉的控球战术里,这种踢法原本应该被高位逼抢限制得毫无还手之力,但现在,捷克的成功证明了整体足球已经从控球流的限制中长出一口气。
内德维德回不来,巴罗什回不来,但捷克回来了。76一代回不来,但足球曾经的样子,或许快要回来了。